化学发光是免疫诊断当中,目前在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技术最为先进的技术手段之一,其主要利用抗原与抗体的免疫反应,在发光底物的激发下,发出光信号,达到对待测样本进行定量或者半定量的检测方法。其中抗原抗体是化学发光试剂最为核心,最为重要的原料,其质量直接影响试剂的质量。在进行化学发光试剂研发,如何选择抗原抗体,其质量评价指标有哪些,本文带你了解抗体的那些事儿。
什么是化学发光法?
“化学发光”一词是由Eilhardt Weidemann(1888年)首次提出的。化学发光,是指当外源性反应的振子兴奋产物松弛到其基态并发射光子时所观察到的现象,可以用简单的术语来定义:发出光的化学反应。化学反应产生足够的能量(蓝光发射约300 kJ/mol,红光发射约150 kJ/mol),以诱导电子从其基态过渡到激发电子态。这种电子转换往往伴随着分子的振动和旋转变化。
在有机分子中,最经常遇到的是从π键轨道到π*反键轨道(π→π*)或从非键轨道到反键轨道(n→π*)的转变。因此,电子返回基态并发射光子被称为化学发光。被激发的分子也可以通过发生化学反应、碰撞失活、内部转换或系统间交叉而失去能量。从分析的角度来看,这些辐射较少的过程是不可取的,因为它们与化学发光竞争(见下图)。
当两个分子发生化学反应,从而有能量释放时(放热反应),这种能量有时不是表现为热,而是表现为光。这是因为能量激发了它所流入的产物分子。处于这种激发状态的分子要么放松到基态,直接发光,要么将其能量转移到第二个分子,后者成为发光体。这个过程被称为化学发光(见下图)。
A+B→AB*→产物+光
化学发光的原理
免疫反应。抗原进入机体,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使之产生免疫应答,这种反应叫免疫反应。免疫反应应答包括对抗原物质的感应、反应、效应三个连续的阶段。
免疫分析(immunoassay,IA)。在临床检验中,基于抗原与其配对抗体能够发生特异反应,用已知的抗原或抗体检测分析体液中的抗体或抗原性物质。
高特异性。抗原抗体的结合实质上只发生在抗原的抗原决定簇与抗体的抗原结合位点之间。由于两者在化学结构和空间构型上呈互补关系,所以抗原抗体反应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的高特异性是免疫学检测的基础。
高亲和性。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的过程是一种动态平衡,其反应式为:Ag+Ab→Ag·Ab。高亲和力抗体的抗原结合点与抗原的决定簇在空间构型上非常适合,两者结合牢固,不易解离。
化学发光中的抗原和抗体
在化学发光检测试剂,抗原和抗体是最为核心的原料,抗原和抗体的质量直接影响成品试剂的质量,抗原抗体占据原料市场45%左右的市场份额。且在化学发光领域,由于检测试剂与仪器是封闭系统,也就导致上游原料的抗原和抗体无法通用,不同的仪器对应的试剂所需要的抗原和抗体的指标要求也不尽相同。正常情况下,在抗体的质量评价中主要有以下的评价指标:
抗体亲和力:
抗体与抗原表位或抗原决定簇之间的结合力称为抗体亲和力,体现了一个抗体分子和一个半抗原分子或抗原分子的一个决定簇起反应的能力。高亲和力抗体诊断原料并不代表高性能试剂,针对不同种类的标志物,对于亲和力的需求有一定差异。
线性范围:
指分析方法在给定范围内获取与样品中待测物浓度成正比的试验结果的能力,是反映分析方法检测范围和准确性的直接指标。
特异性:
指抗体单一性识别某种特定抗原的能力。特异性虽然不直接影响试剂整体反应性,但是却对于检测结果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纯度:
在体外诊断试剂制备过程中,抗体标记效率与抗体的纯度有关。通常与细胞培养工艺和抗体纯化工艺所决定。
稳定性:
是指在特定的储存条件下,一定时间内抗体保持其活性的能力。在抗体修饰/偶联前的稳定性是抗体真实的稳定性,修饰/偶联后的抗体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制备工艺。